使用丰鸣防锈铜钝化液对紫铜进行钝化的方案

2025-09-03 23:58 小编
6


一、适用产品

本方案适用于各类紫铜材质的工件,包括但不限于紫铜管道、精铸件、冲压件、焊接件、热处理件、切削件以及粉末冶金制品等。无论是在工序间需要临时防变色、防氧化、防腐蚀处理,还是作为最终产品的防护处理,亦或是涂装前处理以增强涂层附着力,提高涂层综合性能,本方案均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。

二、所需材料及设备

1. 钝化剂:选用环保型铜材纳米钝化剂丰鸣防锈铜材钝化液 FM823 ,该钝化剂由生物基多功能团有机酸、铜缓蚀剂、络合剂、纳米助剂、易降解表面活性剂等组成,不含重金属,绿色环保。

2. 清洗剂:可采用铜材光亮清洗剂或碱性除油剂用于紫铜表面的脱脂清洗。若紫铜表面有锈层和氧化层,还需准备铜材氧化皮清洗剂(如 CJX - 509)。

3. 中和剂0.2 - 0.5% Na₂CO₃溶液,用于中和化学抛光后工件表面残留的酸性物质。

4. 测试工具pH 试纸或 pH 测试仪,用于检测钝化液及相关溶液的 pH 值;盐雾试验箱,用于测试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;达因笔(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型号,如 42 号达因笔),用于测试钝化膜表面张力。

5. 设备PP 材质的槽体若干,用于盛放清洗剂、钝化剂等溶液;超声波清洗机(可选,用于表面清洗步骤);烘箱,用于烘干工件,温度需能控制在合适范围。

三、钝化前准备

1. 表面检查:仔细检查紫铜工件表面,确保无明显损伤、裂纹等缺陷。对于有缺陷的工件,需在修复后再进行钝化处理,以免影响钝化效果及工件性能。

2. 去除油污和杂质

1. 若油污较轻,可直接将紫铜工件放入铜材光亮清洗剂中进行清洗。按照清洗剂产品说明,控制好清洗时间和温度,一般在常温下浸泡 3 - 5 分钟,期间适当搅拌或晃动工件,使清洗剂与工件表面充分接触,确保油污和杂质被有效去除。

1. 若油污严重,应先用碱性除油剂进行初步除油。将工件完全浸没在碱性除油剂溶液中,根据油污程度,浸泡 5 - 10 分钟,同时可借助超声波清洗机的超声作用,增强除油效果。之后,再用铜材光亮清洗剂进行二次清洗,以彻底清除表面残留的油污和碱性物质。

3. 去除锈层和氧化层(若有):当紫铜工件表面存在锈层和氧化层时,需使用铜材氧化皮清洗剂进行处理。将工件浸入铜材氧化皮清洗剂中,浸泡时间根据锈层和氧化层的厚度确定,一般为 5 - 10 分钟。浸泡过程中观察工件表面,待锈层和氧化层完全去除后,立即取出工件。

4. 清洗与中和

1. 完成上述步骤后,将工件用流动水冲洗干净,确保表面残留的清洗剂、锈层和氧化层等被彻底清除。注意冲洗时间要足够,避免残留物质影响后续钝化效果。

2. 若工件经过化学抛光处理,由于抛光液含有酸性成分,需先用 0.2 - 0.5% Na₂CO₃溶液进行中和,中和时间约为 2 - 3 分钟。中和后再次用流动水冲洗,确保工件表面 pH 值接近中性。

四、钝化处理

1. 钝化剂准备:根据选用的钝化剂产品说明,对钝化剂进行稀释。丰鸣防锈 FM823 等,可不稀释直接原液使用

2. 钝化操作:将清洗干净并中和后的紫铜工件完全浸没在钝化液中,确保工件与钝化液充分接触。丰鸣防锈 FM823 常温使用,处理时间大于 3 分钟,一般建议 5 分钟以上,若要求较高可延长至 10 - 30 分钟。在钝化过程中,可适当搅拌钝化液或轻微晃动工件,使钝化反应更加均匀。

3. 过程监控:在钝化过程中,密切关注钝化液的颜色、气味等变化,以及工件表面的反应情况。若发现钝化液颜色异常加深、出现浑浊或有大量气泡产生,可能是钝化液受到污染或发生了异常反应,应及时停止操作,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,如更换部分或全部钝化液。同时,定期检测钝化液的 pH 值,确保其在规定范围内,若 pH 值偏离范围,应及时调整。

五、后处理

1. 清洗:钝化完成后,迅速将工件从钝化液中取出,立即用流动水冲洗,去除表面残留的钝化液。冲洗时间不少于 3 分钟,确保表面无钝化液残留。之后,再用纯水进行漂洗,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,减少杂质残留。漂洗水要保证洁净度,可采用溢流方式,并定期更换,以防止漂洗水污染工件表面。

2. 烘干:将清洗后的工件放入烘箱中进行烘干。烘干温度应根据工件材质和钝化剂特性合理设置,一般控制在 70 - 100℃,烘干时间为 5 - 10 分钟。避免温度过高导致钝化膜损坏或工件变形。烘干过程中,确保工件摆放均匀,受热一致。若工件不便于烘干,也可选择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自然晾干,但要注意避免工件之间相互重叠,防止影响干燥效果和钝化膜质量。

3. 检验

1. 外观检查:烘干后的工件应进行外观检查,观察钝化膜是否均匀、完整,有无漏钝、变色、斑点等缺陷。合格的钝化膜应无色透明(部分钝化剂形成的膜可能略带颜色),表面光滑,无明显瑕疵。

2. 耐腐蚀性能测试:采用盐雾试验箱对钝化后的工件进行耐腐蚀性能测试。按照相关标准(如依据 QQ - P - 35B 要求,采用 5% NaCl 溶液连续喷雾测试)进行操作,记录工件出现腐蚀迹象的时间。不同钝化剂和工艺处理后的工件,其耐盐雾时间有所不同,如紫铜经过某些优质钝化剂处理后,标准耐盐雾测试可达 72 小时以上。若需满足特定的盐雾测试时间要求,可在钝化工艺实施前进行小批量试样测试,根据测试结果优化工艺参数。

3. 表面张力测试(若有要求):对于有表面张力要求的工件,如需要通过达因笔测试的情况,使用相应型号的达因笔(如 42 号达因笔)在工件表面轻轻划一道线。若线条连续、均匀,无断点或收缩现象,则表明钝化膜表面张力符合要求;反之,则不符合。若测试结果不合格,可检查钝化工艺是否存在问题,如钝化时间、钝化剂浓度等,进行调整后重新测试。

六、注意事项

1. 安全防护:操作人员在进行钝化处理过程中,应佩戴防护手套、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,避免皮肤直接接触各类化学试剂,防止发生灼伤等事故。若不慎接触到化学试剂,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,并根据试剂性质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,必要时及时就医。

2. 环境要求:钝化操作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,避免化学试剂挥发产生的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。同时,要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,避免杂物混入化学试剂中,影响试剂性能和钝化效果。

3. 溶液维护:定期对钝化液及其他相关溶液进行检测和维护。钝化液在使用过程中,由于工件带入杂质、水分以及化学反应等原因,其成分和性能会逐渐发生变化。当处理量过大,钝化效果明显下降时,需要彻底更换钝化液。对于其他溶液,如清洗剂、中和剂等,也应根据使用情况及时补充或更换,确保其有效性。在补充或更换溶液时,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,避免不同溶液之间发生交叉污染。

4. 工件转移:在工件从一种溶液转移到另一种溶液的过程中,要尽量减少溶液的带出量,防止前道工序的溶液污染后续处理的溶液。可在工件转移前,将工件在槽边适当停留,让多余的溶液滴回槽内,或者采用专门的沥液装置进行处理。

5. 存储条件:未使用的钝化剂及其他化学试剂应妥善存储,存放在阴凉、干燥、通风的仓库内,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。不同化学试剂应分类存放,防止相互混合发生化学反应。同时,要注意试剂的保质期,超过保质期的试剂应谨慎使用,使用前需进行检测,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。

通过以上紫铜钝化方案,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处理,能够在紫铜表面形成一层致密、稳定的钝化膜,有效提高紫铜工件的防变色、防氧化和防腐蚀性能,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。在实际应用中,可根据具体的工件要求和生产条件,对工艺参数进行适当优化和调整,以达到最佳的钝化效果。


        067.jpeg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16.jpeg